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2022年新年贺词。贺词中强调,“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小事连着民生,民生连着民心。对于我们党员干部而言,为人民谋幸福,是念兹在兹的不变初心,更是不懈追求的永恒坐标。实现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关键在于解决好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一件件民生“小”事。2022年,我们党员干部要时刻谨记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在新时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为民解难、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实际作为,绘就更多更加美好的民生图景。
倾听群众心声,一枝一叶总关情。“生活过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生活的冷暖甘苦,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呼声最真实。顶风雪、冒酷暑、踏泥泞,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指引……2021年,我们看到习近平主席先后10次深入基层考察调研,跋山涉水,行程万里,每到群众家中,都会主动问一问,还有什么困难。一件件看似具体琐碎的小事,实则都是关乎幸福生活的大事,因此我们党员干部,要主动把目光聚焦到每一件具体琐碎的民生“小”事上,要变“群众上门”为“干部敲门”,多到基层一线同群众交流交谈,倾听群众的呼声,体察群众的心声,从生活冷暖到安居乐业,从教育医疗到公共服务,哪里群众吐槽多、批评多,就到哪里洞察人民的“急难愁盼”,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如此才能更好地为民服务、为民造福。
办好为民实事,绝知此事要躬行。“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就是干部工作的重点。忆往昔,曾经的兰考连年受灾,但焦裕禄凭借“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气神,带领兰考人民战胜“三害”;曾经的下庄村四面八方被千米高山绝壁合围,交通不便、物资匮乏,但当代“愚公”毛相林以敢想敢干的勇气带领乡亲们在悬崖峭壁凿出了一条通往乡村振兴的致富路……事实证明,只要精准找到为民纾困、解民疾苦的切入点,精准治理、合力攻坚,就一定能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工作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因此我们党员干部,要揪住老百姓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住房难等操心事、烦心事,敢啃“最硬的骨头”,推动民生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如此才能夯实“国之大者”垒土。
力戒形式主义,事因于民者必成。“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既要积极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承诺了的就要兑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不能脱离实际“画大饼”、开空头支票,而应科学谋划、脚踏实地,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办好民生“小”事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因此我们党员干部在做民生工作时,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为群众着想,先调研再决策,先分析再定论,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拿出对策、解决问题,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实招办事、以实干求效,既立足眼前、解决好具体问题,又着眼长远、完善利民惠民的体制机制,把各项民生措施做细、做实、做精,如此才能确保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